雙面氣泡膜給大家淺析為何林徽因“組團聊天”轟動了整個中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吹拂下,北京的一批知識精英如胡適、梁實秋、徐志摩、聞一多、梁思成、林徽因等利用聚餐、茶會組織沙龍,在自由自在的品茗或餐飲中縱論古今、談天說地,彰顯學問之美,追尋人生之樂。
其中,林徽因的“太太客廳”最具代表性。
“太太客廳”得名自冰心
說來蹊蹺,“太太客廳”的得名,竟然源于林徽因與冰心的一點過節。
林徽因是一位才貌雙全、個性鮮明的奇女子。早年曾留學歐洲、美國,于文學、建筑學、藝術等皆有精深的造詣。
1930年,她和丈夫梁思成由東北大學到北京工作,安家東城區的北總布胡同3號。
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幽靜典雅,每逢周六下午,一些學術大家、社會名流,總會自覺地來到這塊極其舒適雅致的地方,品茶閑聊,切磋學問。
胡適、徐志摩、金岳霖、沈從文、朱光潛、蕭乾等是這里的常客,還有來北京訪學的美國歷史學家費正卿和費慰梅夫婦等外國朋友。
每當聚首,林徽因是當然的中心,其廣博的知識、靈敏的思維、嚴密的推理、流利的口才,以及得理不讓人的氣勢,在場者皆為之折服。
聚會中,他們的話題總是沒完,大半天過去了,仍戀戀不舍,只能期盼下一次聚會早日到來。久而久之,林徽因的茶會就聲名鵲起,為學界和文化界所側目。
冰心對此則有另一種特殊的感受。
冰心較林徽因大4歲,兩人是福建同鄉,祖輩之間就有一定的交往。冰心的丈夫吳文藻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又是清華1923屆的同班同學,且住同一宿舍,無話不談。在美國留學時,他們也常一起旅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冰心和林徽因一樣,才華橫溢,早早就在文學界顯露頭角。
所不同的是,林徽因基本按照自由文人的路徑前行;冰心在經受了五四新潮的洗禮后,則逐步傾向革命,尤對問題文學情有獨鐘,時不時利用文學書寫革命激情。
在她看來,聚集在林徽因茶會的這些碩學鴻儒意志頹廢,人生空虛,缺少革命激情和民族精神。
于是她以此為素材,寫了一篇小說叫《我們的太太客廳》。1933年10月17日晚寫就,從27日開始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連載。其中的一個片段如下:
“我們的太太是當時社交界的一朵名花,十六七歲時候尤其嫩艷,……我們的太太自己雖是個女性,卻并不喜歡女人。她覺得中國的女人特別的守舊,特別的瑣碎,特別的小方。
……在我們太太那‘軟艷’的客廳里,除了玉樹臨風的太太,還有一個被改為英文名字的中國傭人和女兒彬彬,另外則云集著科學家陶先生、哲學教授、文學教授,一個所謂藝術家名叫柯露西德的美國女人,還有一位‘白袷臨風、天然瘦削’的詩人。
此詩人頭發光溜溜地兩邊平分,白凈的臉,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態度瀟灑,顧盼含情,是天生地一個‘女人的男子’……
詩人微俯著身,捧著我們太太的指尖,輕輕地親了一下,說:‘太太,無論哪時看到你,都如同看到一片光明的彩云。’我們的太太微微地一笑,抽出手來,又和后面一位文學教授把握……”
如此細微逼真、栩栩如生的描寫,把太太客廳各色人等的齷齪舉動和百無聊賴刻畫得淋漓盡致。
一批不食人間煙火、自命清高、精神空虛的所謂專家教授,在太太客廳過著一種與冰心這樣的激進的文學青年完全不同的異樣生活。
至于那位自命不凡的太太,是無法逃脫的罪魁禍首,應該無情鞭打。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明眼人一看,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聯想到林徽因的太太客廳。對于冰心的弦外之音,太太客廳的精英們更是明鏡兒似的。
哲學家金岳霖就曾一針見血地言道: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個別的意思好像是30年代的中國少奶奶似乎有一種‘不知亡國恨’的毛病”。
說白了,就是冰心對太太客廳那批人的譏諷和調侃,其深層意思是在鞭笞他們在“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卻毫無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懷。
林徽因讀到冰心的這篇小說時,正和梁思成等人在山西大同等地考察古建筑和歷史文物,她究竟反應如何,至今還沒見到文字記述。
不過,她回到北京后,派人給冰心送了一壇子山西陳年老醋。其心中的不滿和激憤,于此皆明,而且手段巧妙:既顯示了她的豁然大度,也讓冰心酸味盡嘗,頗難還手。
毫無疑問,冰心的這篇小說政治性多于個人恩怨。誠然,冰、林之間確有過節,但這不是問題的核心。
問題之根本在于,五四之后,冰心一類的革命文學青年崇尚激進主義,而林徽因、胡適、徐志摩等則追推崇個性解放、民主自由,這種政治上的分野,才是這篇小說出爐的真正原因。
不過,小說的政治影響似乎不大,反而倒使林徽因的“太太客廳”聞名遐邇,成為知識界、文化界渴望自由的文人們所向往的伊甸園。
種豆反而得瓜,冰心的小說意外地為林徽因的“太太客廳”做了一個大廣告,愈益名聲遠揚。
“太太客廳”談笑有鴻儒
“太太客廳”這樣的文化沙龍,崇尚清談,僅是閑聊,無目的、無功利、無利害沖突,更無個人欲求。
1933年秋天,燕京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學生蕭乾寫了一篇散文《蠶》,在《大公報·副刊》編輯沈從文的幫助下刊出了,意外地得到林徽因的賞識。為激勵后進,廣交朋友,林徽因特意邀請這位初出茅廬的小青年來參加他們的聚會。
蕭乾聞訊后,激動異常。時隔半個多世紀,他仍然清晰地記得趕往林家出席茶會的情景。
這次茶會,對于蕭乾的成長具有里程碑意義。由此,蕭乾親眼目睹了這些碩學鴻儒,領略了他們的風采,聆聽了他們的高見,增加了自信,并漸漸與林徽因、金岳霖等一批學界大腕兒結成了良師益友。
蕭乾畢業后,驚喜地被《大公報》聘用,他和“太太客廳”的聯系也更為密切。林徽因等人的許多新思想、新理念,大大啟發了他的編輯意圖和編稿方向,同時還比較容易地約到許多名家的稿件,抬高了他的身價,使他在報界和文學界名氣大增。
而且,他還和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等大家變成了知心好友,堪稱忘年交。
除了凝聚學界朋友、獎掖后進,“太太客廳”還結交海外名人。研究中國社會文化的美國專家費正清夫婦,就是客廳的座上賓。
1932年,酷愛中國文化的費正清和費慰梅特意造訪中國,在北京舉行婚禮。婚后,他們騎自行車遍游北京,突然在北總布胡同附近的一個小巷里遇到了正在散步的林徽因夫婦,一見如故,且驚訝地發現:他們的住處離得很近。
于是,費正清夫婦很快便成了太太客廳的常客,并通過梁思成夫婦結識了金岳霖、張奚若、沈從文等許多出類拔萃的知識精英。此外,費慰梅還喜歡在黃昏的時候,一個人獨自來找林徽因喝茶聊天。
應該說,“太太客廳”給費正清夫婦的享受是全方位的,包括學術、歷史、社會、文化、生活習慣等,而且很多東西在書本上是根本找不到的。
費正清夫婦還和梁思成夫婦結伴往山西調查古建筑,實地考察那里的山山水水、市鎮鄉村、風土人情,深刻領略中國基層的社會生活和族群風貌,切身體驗中國的鄉村文化,這為費正清夫婦后來在研究中國所取得的舉世公認的學術成果,奠定了根基。
費正清夫婦返美后,非常感激,一直與林徽因夫婦保持聯系。抗日戰爭時期,林徽因夫婦流落云南、重慶等地,顛沛流離。
費正清夫婦聞訊后,經常匯款予以接濟。由于生活實在困苦不堪,更由于他們心心相印的真摯友誼,一向高傲、從不接受饋贈的林徽因還是接受了他們的捐贈。
費正清夫婦還幫助梁思成在美國出版他的名著《中國建筑史》,推薦他的論文在美國頂級刊物上發表,甚至為他們查找外文資料,邀請林徽因夫婦出席重要國際會議,幫助他們與海外建筑學界建立廣泛的聯系等。
這種誠摯的友誼,在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建筑文化向世界的廣泛傳播。
“太太客廳”的愛情故事
至于“太太客廳”所演繹的金岳霖和林徽因柏拉圖式的愛情故事,更動人心弦。
金岳霖早年畢業于清華,后留學美國、英國和德國,1925年歸國,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他人也帥,高個兒、清瘦,眉宇間凝聚著哲人的智慧和氣質。
一位美麗的英國小姐深愛著他,飛往北京與他同居。但是,當他在“太太客廳”遇到林徽因后,一下子為她的學識、口才、美貌以及華麗與質樸兼容的貴族氣質所吸引,愛情之火迅猛燃燒。
他婉言拒絕了那位英國小姐,毅然決然搬到北總布胡同3號的后院,依“林”而居。
金岳霖還曾經講過:“一離開梁家,就像丟了魂似的。”從遷居北總布胡同開始,此后的幾十年,不管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只要有梁家的地方,就會有老金的身影。
抗戰期間,梁思成夫婦遷居昆明郊區一所小院,在西南聯大任教的老金便如影隨形地在院子的一旁添蓋了一間住所,幾乎和在北總布胡同居住時的格局一樣。
為來往方便,老金的住房與林徽因的起居室開門相連,進出梁家,足不出戶。盡管生活十分艱苦,但只要和梁家毗鄰而居,老金就快樂無比,優哉游哉!
平日里除了上課,金岳霖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這個新家,著述、養雞、聊天,像一位老大哥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林徽因和梁家。
其實,林徽因也深愛著金岳霖,她曾毫不隱諱地向梁思成作過真情表白。
梁思成回憶說:“在1932年,我從寶坻調查回來,徽因見到我時哭喪著臉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么辦才好。她和我談話時一點不像妻子和丈夫,卻像個小妹妹在請哥哥拿主意。
聽到這事,我半天說不出話,一種無法形容的痛楚緊緊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連呼吸都困難。但是我也感謝徽因對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沒有把我當一個傻丈夫,怎么辦?
我想了一夜,我問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還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個人反復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覺得盡管自己在文學藝術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養,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學家的頭腦,我認為自己不如老金。
于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結論告訴徽因,我說,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了老金,我祝愿他們永遠幸福。我們都哭了。過幾天徽因告訴我說:她把我的話告訴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當退出。’
從那次談話以后,我再沒有和徽因談過這件事,因為我相信老金是個說到做到的人,徽因也是個誠實的人。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們三個人始終是好朋友。”
梁思成的話真實地道出了林徽因和金岳霖刻骨銘心的愛,而且他們的愛綿延持久,終生不渝。
1955年4月1日,紅顏薄命的林徽因與世長辭。驚聞噩耗,老金悲痛欲絕。悲痛之余,撰獻了一幅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挽聯借用林徽因30年代的一首詩歌改寫而成,既準確概述了林徽因充滿詩意的奇女子的才情,也暗含了他們的愛如春天般美麗,史無前例。
數年后的一個6月10日,老金鄭重地邀請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飯店吃飯。大家十分茫然,搞不清楚老金為何請客。
等朋友們到齊后,老金站起身來,非常莊重地向大家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聞聽此言,在場者無不為老金的一片癡情所感動。
老金去世的前一年(1983),《林徽因文集》的編者去拜訪他,請求老金為《林徽因文集》寫篇東西,老金沉默良久,一字一頓、斷斷續續地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
稍停片刻,又莊重地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愿意說,也不愿意有這種話。”
寥寥數語,道出了與林徽因的心靈默契和無限思念。
此文章由佛山市楷輝包裝材料有限公司(m.deaozhong.com)整理發布,如需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登錄佛山市楷輝包裝材料有限公司(m.deaozhong.com)官方網站。